雖然在地圖上Bursa和Istanbul(伊斯坦堡)看似很近,事實上路程出乎意料地遙遠,幸好中途改
變行程,否則從伊斯坦堡一日來回逛Bursa可是要花九個小時在車上的。這次我們搭的巴士是
號稱1926年就開始營運的老字號公司:Kamilkoc。小弟端水還會戴著肯德基手扒雞手套,送
餐點飲料有獨立小餐車,真是溫馨阿。車上有定時芳香噴霧,下車還會對乘客送上糖果。
車子先走一段陸路,之後很帥氣地開上大客輪,直接隨著客輪橫跨過海到達伊斯坦堡的亞
洲城區。在客輪的碼頭邊可以看到附近海域有非常多的水母,大量地隨著浪潮沖刷碼頭,透明
的身體和勾白邊的吸盤清晰可見。數量多起來還蠻像海面上漂浮的垃圾。
離開碼頭航行後,在海面上仍可見到水母群,航行的途中也有不少海鷗就盤旋在頭頂,偶
而停在煙囪旁邊。車子在伊斯坦堡亞洲區下船後,又續往歐洲區行駛,最後在歐洲舊市區的巴
士站停車。巴士站沒有想像中壯觀,倒是一百多個停車區和迴旋迷宮般的車道讓人眼花。購買
代幣"Jeton"投入機器過站後就可以坐地鐵入市區。市區的車站可以買到類似紐扣的金屬物,
具有儲值的功能,坐地鐵、公車、輕軌電車和ferry都沒問題。
到了歐洲舊城區的sultanahmet區,下車走了幾步就可以看到聞名世界的藍色清真寺以及
對面的聖蘇菲亞博物館。兩棟巨大的教堂、清真寺相對,光是建築物高大的氣勢和喚禮塔的數
量就值得遊客駐足欣賞。在這附近住宿掮客又死灰復燃,一路假好心要幫旅客帶路,事實上是
超級牛皮糖。有幾家預期中的旅社不是客滿就是不能待很久,最後選了一家類似宿舍,面對大
街,內部結構簡單的旅館:Nobel。雖然室內的家具是精簡型的,衛浴也在外面,屋頂上的風
光倒是不錯。可以看到藍色清真寺以及聖蘇菲亞博物館的頭部、馬爾馬拉海、和對岸的亞洲城
區。繁忙的客輪在港灣中伴著夕陽航行,西下的太陽從藍色清真寺方向映在聖蘇菲亞博物館粉
紅色的外牆上,形成柔和溫馨的景象。
Doy Doy是旅館附近的餐館,根據書上的描述似乎是聚集了背包客的地方。不過登上了餐
館頂樓天台,倒是有不少家庭式聚會在這裡用餐。天台的風景能看到海洋和清真寺的一面,
而餐廳努力烤pizza餅的火爐藉著高高的煙囪排出一絲絲燒烤後的黑煙。晚餐吃了konya pizza,
薄薄的pizza因為過於巨大而被折成兩半,跟士林大雞排的氣勢一樣。pizza上面的小碎肉、小
菜色和麵皮很輕易就可以下肚消化。這家餐廳的米布丁的米粒顆粒感很重,甜味和之前吃的不
盡相同,整體來說值得推薦。而餐廳下面的樓層桌上擺放不少古早物品,舖好的kilim沙發椅
供人抽水煙。
在旅館附近的小市集也漸漸早早關門,有的商店販售特別造型的帽子,顏色和形狀都蠻前衛
有流行感,其他商店不是地毯店就是其他的工藝品店。穿過市集來到餐廳區,這附近的餐廳不
少都是結合聲光的享受。在客人用餐時一邊又有live band表演傳統音樂,一邊又有旋轉舞者的
表演。只是旋轉舞者旋轉的速度沒有之前看到的快速。
夜晚的藍色清真寺和聖蘇菲亞博物館都打上了漂亮的燈光,不僅照亮了主體,旁邊的喚禮
塔也是金碧輝煌。賣土耳其冰淇淋和烤玉米等小販也趁機賺錢,這附近賣烤玉米和水煮玉米的
小販還不是普通的多,但是味道不怎麼樣。
沿著輕軌電車的軌道往西走,一路有賣水果的小販、賣晚餐的店舖、討錢的少女、賣手工
織品的婦人,一時似乎許多人的人生都交錯在一起了。走到千貝里塔許石柱的附近,發現石柱
包得跟阿拉伯少女一樣,整隻在整修,真可惜。千貝里塔許柱的旁邊冒著白煙的建築是有悠久
歷史的土耳其浴場,不過就像大內高手隱沒在大都市中,看不出她的歷史價值。Divan街的一
旁除了清真寺之外,陵墓更是不少。伊斯蘭式的陵墓大多是凸出地面,而石棺的前後都插著石
劍,石棺上佈滿阿拉伯文,有時候石劍的頂端還會有圓球等造型。
在市區搭乘輕軌電車可以方便地移動於各個景點,於是我們搭輕軌電車往歐洲新城區移動
。夜晚的人潮漸漸稀少,商店也慢慢打烊了。車行經過歐洲舊、新兩區連接的加拉達橋,晚
上仍然有人在橋邊釣魚。橋下的餐廳、對岸新城區的港灣、以及航行在黃金角海灣內的船隻
依舊燈火通明。新城區的輕軌電車尚未完全接通至塔克辛廣場,因此只能原車在倒數第二個
站停留之後再返回舊城區。
這一段路上的乘客幾乎沒有人,整輛輕軌電車明亮的車廂中只有我們看著窗外的景色,真
是奢侈的享受阿。旅館的工讀生看到我們回來,熱情地寒喧了幾句。雖然對街的瓷器店,地
毯店大多已經拉下鐵門,隔壁的小餐館在夜裡隱約還是透出熱鬧的音樂;除了音樂之外,還甦
醒的只剩這家旅社外面忽明忽滅的霓虹燈。